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着力建设立体化人大预算联网监督体系,通过数字化赋能等手段实现预算编制、执行过程动态监督,采取多种措施,构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关口前移的工作机制。主要做法和成效体现在三个“新”上。
一是关口前移,构建预算审查新机制。运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等工作手段,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关口前移到部门预算形成的过程中,对预算安排提出优化、调整等审查意见,推动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例如,2024年人大预算审查推动优化、调整项目资金安排超4亿元。今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我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在全国省级人大中率先通过立法明确部门预算预先审查工作机制。
二是场景重构,打造多维智能新系统。通过搭建预算监督、政府债务监督和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等“6+N”应用模块,对预算联网监督系统进行场景重构,对各类数据进行归集分析,智能生成分析专报,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穿透性明显提升,为预先审查等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支持和有力的技术手段支撑。例如,在2025年重点部门预算预先审查中,系统预置11个审查点,智能审查出本年收支预算增减幅度较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超上年预算数等疑点,要求有关部门作出说明,并进一步审查其合理性。
三是拓深拓实,助力高效监督新热点。在系统中就党委关心、政府关切、人民关注的事项设置专题监督模块,聚焦民生实事、新增债券等项目执行情况,利用数字化手段实时掌握项目资金安排及执行情况并开展监督,推动项目资金高效使用、保障到位。例如,2024年利用系统监督发现“增加婴幼儿托育托位数量”项目,到10月份资金支出进度仅为3%,及时发函督促整改,推动项目在年底顺利完成。(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李兴民 史若木)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